1+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生态模型的建构

时间:2022-06-26 09:35:58 来源:高职观察 作者:刘友林 等  阅读:

1+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之间的核心要素及其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它们之间呈现了何种关系?期间的关系是如何作用的?这些逻辑结构问题需要得到梳理。通过全面梳理1+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生态构建的元素、作用关系与机理,从优化组合角度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学习生态,从生命有机体角度看待1+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持续推动,从学习者与教育机构、行业企业、培训评价组织等的动态联系三个角度,构建出1+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生态模型(见图1)。

图片

一、基础支撑环境

基础支撑环境指的是类似于自然界存在的空气、土壤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基础性元素,对于1+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生态而言,包括了学历制度、1+X证书制度、校企合作等相关的支撑性要素,它们为整个职业教育生态提供支撑,同时也发生相互作用。对职业教育生态的支撑而言,基础因素包括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,可以直接作为职业教育能力评价的标准;也包括了需要进行分解、转换的内容,比如1+X证书制度中蕴含的职业态度的要求、协作学习的要求,需要专门的课程内容、学习活动和教学空间来支持。同时,1+X证书制度蕴含的要求需要与职业教育原有生态进行交互,类似于流水会带来土壤的迁移、形成微妙的循环过程,1+X证书制度的嵌入,为学历制度带来了弹性学制、开放学习以及开放学习所附带的教育管理问题,这些问题的变化实质性地改变了学历制度。校企合作也是同样的道理,通过1+X证书制度,确定了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围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建设、实施、评价和反馈的合作,对于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人才、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提高教育质量等诉求做出了切实的回应。

二、资源种群

资源种群类似于自然界存在的生产者,是能产生“能量”的群体,包括课程、教材、辅助性材料、在线资源、培训资源包、评价资源等要素,还包括通过“联通学习”、社交软件分享所形成的碎片化资源,是随着基础生存环境与用户种群、同时根据工具和方法的要求及其关系形成的内容,比如课程是在1+X证书标准、人才培养目标、社会通用能力要求、学习逻辑等共同作用下的产物,是职业教育生态中的“养分”,是“主食”。其他类型的资源是辅助性的材料,是满足个性化发展、群体性特殊要求等存在的“物种”,它们之间有的有紧密相关的联系,有的只能作为辅助理解的材料发挥作用,比如自然界中的“糖”,不能作为主食存在,但其意义在于起到调节作用。

三、用户种群

包括了个体种群和群体种群,个体种群包括学习者、教师、资源建设者等,群体种群包括院校、企业、行业组织、政府、培训评价组织等。用户种群是职业教育生态中的消费者,通过生产、消费活动与资源种群发生互动,其互动就是职业教育生态循环的动力。1+X证书制度下用户种群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介入,改变了传统的物种结构及其相互关系。

四、工具

工具指的是种群用于改造“自然界”的材料,类似于自然界中通过加工实现的操作工具,包括实训条件、媒体技术、学习数据等相关内容。实训条件指的是与实训设备、实训场地、实训耗材相关的内容。在1+X证书制度下,实训条件的需求发生了改变,比如实训条件和内容需要接近企业真实任务所发生的情境和过程,传统分解性的实训模式需要被真实任务模式取代。媒体技术指的是用于传播的媒体。在1+X证书制度下,由于真实技能的培训需要场景的支持,虚拟条件成为非常迫切的需求。除此之外,职业教育由于1+X证书制度改变了基础环境,比如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,支持学习者拓展学习,通过在线的、工作场学习等渠道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能得到认定,增加了学习者的流动。同时,信息化所带来的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构建成为职业学习场所的“刚需”,通过数据“塑造全方位育人系统、创新教育教学研究范式、依托教育大数据实现卓越发展”,“通过大数据形成精准决策”,数据成为重要的支持性工具。

五、方法

在1+X证书制度的视角下,职业教育强化了以具身体验为理论基础的方法论,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真实任务锻炼、虚拟过程锻炼和操作培训等,同时逐步摒弃传统以“灌输”为主的方法体系。真实任务包括以典型任务为特征形成分解的任务,还包括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形成的工作任务,其特征是真实化的、情境化的、模块化的,通过真实任务实现技能提升,并促进协同能力等1+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素养培养。虚拟过程是在实训条件不够、实训层次逐步上升等情境下的学习过程支持工具,起到情境塑造、降低操作难度等作用。操作培训指的是以学习任务为基础,设置以强化锻炼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活动,通过不断的强化性训练,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。(节选自《成人教育》2022年第4期)

Baidu
sogou